2022挖OKB币还能赚钱吗?OKB币怎么样?怎么挖OK币最新小白教程
2022挖OKB币还能赚钱吗?OKB币怎么样?怎么挖OK币最新小白教程
在2020年的9月10日,期待已久的OKB质押终于上线,参与0门槛、无锁仓、无KYC和总质押限制,随时抵押和解押,用户收益实时计算,累计1500万枚ZYRO将在14天内通过质押OKB的方式挖取。据了解,ZYRO私募价格0.1美元,总价值约150万美元,意味着每天将有10.7万美元的ZYRO通过OKB质押的形式流出。 相比之前的OKEx Jumpstart,需要KYC和持仓OKB等诸多限制,OKB质押参与0门槛、无锁仓、无KYC和总质押限制,随时抵押和解押,用户收益可实现实时计算。 据OKEx官方公告,累计1500万枚ZYRO将在14天内通过质押OKB的方式挖取,ZYRO私募价格0.1美元,总价值约150万美元,意味着每天将有10.7万美元的ZYRO通过OKB质押的形式流出。 质所获得的收益为参与OKEx Jumpstart质押所得ZYRO Token,用户的收益实时计算,可随时提取。 质押计算公式:用户每小时收益=个人OKB质押数量/OKB总质押数量*每小时释放新币数量 举例:若某用户的OKB质押数量为100个,当时的OKB总质押数量为100,000个,每小时释放ZYRO数量为10,000个,则:该用户每小时收益=100/100,000*10,000=10个ZYRO 据了解,ZYRO私募价格0.1美金,是新一代的流动性协议,建立在Zilliqa上的Uniswap。相比之前上线SUSHI、CRV等DEFI项目,挖头矿上交易所后开盘翻34倍是很正常的,通过质押OKB的方式挖ZYRO头矿。假设ZYRO价格翻倍,价格0.2美元,保守估计收益率达到200%不是问题。 OK币挖怎么样? 2020年DEFI概念大火,其构建一个无需第三方、公平自主、对所有人开放的金融体系的设想,打破传统金融的诸多局限,成为圈内人人追捧的新概念。DeFi的总市值从年初的15.08亿美元上涨至134.9亿美元,在数字货币领域展现出空前绝后的影响力。 随着DEFI的日益壮大,其去中心化,无人管理的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。前不久,媒体曝出EOS链上的DeFi项目EMD「翡翠」疑似跑路,并卷走250万美元,使部分投资人血本无归。暴露出DEFI无人监管,缺乏保障的尖锐问题。 同样,普通散户参与DeFi挖也面临GAS费用过高、路径繁琐、网络拥堵、转账失误无法找回等诸多难题。 OKEx CEO Jay Hao在坐客金色财经直播间就曾表示:目前市场上DeFi挖方式主要分为借贷挖、流动性挖、交易挖、抵押挖这四大类别,智能合约在DeFi协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一方面不少DeFi项目发展迅速,去中心化程度很高,属于没有投资人、没有预挖、代币没有经济价值的 三无产品 ,另一方面,这反过来会对投资人的风控能力要求更高。而OKEx Jumpstart挖上币与一般意义上的锁仓挖有很大的不同,投资人不需锁仓OKB,只需持仓OKB,就能完成全流程,完美解决高昂GAS费及网络拥堵等痛点问题。 通过上面这篇关于OK币小白入门教程的文章,相信大家都能够学会OKB币怎么挖。正是因为OKB加入了质押的大军,所以现在的用户就不需要再进行链上的操作了,只需要通过中心化交易所的内部转账机制就能够参与流动性了。其实这样的完矿方式在易用性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,让用户的权益有所保障,也帮助其完成从DEX到CEX的蜕变。OKX发布的OKB质押,它的质量更高,合约代码的安全性也更有保障,散户可以直接参与。炒币没你想的那么简单,不是倒买倒卖就赚钱无数,一个合格的炒币者,不仅要懂得经济、要跟踪新闻热点、了解国家政策、关心国际形势,要研究虚拟币的基本面、技术面,而且,要不停地与自己的恐惧与贪婪作斗争。要有一颗大心脏,经的起大起大落,从无到有,从有到无,经的起诱惑,受的起折磨,可以说,从币圈活下来的人基本上都是百折不挠、百毒不侵、百炼成钢!
了解更多币圈一线报道,与作者、读者更深入探讨、交流,欢迎大家来一起交流,互相学习!
2022挖OKB币还能赚钱吗?OKB币怎么样?怎么挖OK币最新小白教程
------
延伸阅读:
牛市不赚钱,反而亏成狗,一个炒币者的真实经历
昨天比特币再次冲到了12,000刀。Link达到了14.46刀的新高。其他主流币也纷纷跟着龙头代币疯狂上涨。
看着这个势头,我不得不承认,加密货币的牛市到了。
说实话,2020年对于人类来说,可谓是非常困难的一年。疫情的全球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。为了挽救经济形势,各国政府纷纷开启了印钞模式,让大量货币流入市场。
金融市场对于钞票来说向来是最敏感的。所以大大小小的金融市场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。比如今年4次熔断的美股,目前已经基本恢复到了熔断前的状况。近期的黄金价格也创了新高。A故事场蒸蒸日上。数字货币也来势汹汹。总之,全球金融市场延续了疫情爆发的势头,目前也处于井喷阶段。
牛市总会让人们心情澎湃,但是是不是牛市的到来就意味着大家都能赚钱呢?很可惜,现实很残酷,答案是否定的。
最近我在网上翻帖子的时候,无意之间就看见了一位从盈利到血本无归的小姐姐的炒币故事。
这位小姐姐于2017年9月1号在加密货币最高点的时候入手了比特币、以太坊、莱特币等加密货币。然而刚买入没两天就遇上了94。又过了几天,小姐姐注册的交易所就被封了,刚入手的加密货币也腰折了。
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小姐姐很是受伤。刚买就腰折,这可谓是啪啪的打脸。此时,由于交易所已经被限制交易,因此小姐姐不得不把交易所中的加密货币提到了自己的钱包。虽然碰到这种事情会让人感到很丧。但是小姐姐说:凭着自己对加密货币的信仰,她决定一个币都不抛。话说得倒是很动听,当时那种情况,估计想抛也没地方抛吧?
币提到了钱包之后,小姐姐就不再看行情了。因为看也是白看,币价对她来说就是一个数字,没有多大的意义。何况此时的价格跌得一塌糊涂。与其看了糟心,不如索性忘记自己还有这么一笔资产。
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,有一天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。比特币在不知不觉中涨到了10万人民币。这件事情震惊了全球。大家再次把目光都聚集到了比特币身上。小姐姐也被当时市场上疯狂的局面召唤回了币圈。
为了证实消息的真实性,小姐姐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信息。百度、谷歌来回切换,翻遍国内、国外的各种消息。经过大量信息确认以后,小姐姐才相信,比特币涨到10万人民币的消息是真的。
为什么一个国家要严厉打击的东西会涨得如此疯狂?混乱的思绪让小姐姐的心情迟迟无法平静。
喝了一杯白开水后,小姐姐慢慢冷静了下来。管它合不合法,反正比特币暴涨已经是事实了。
此时沉睡在小姐姐脑海里的记忆开始慢慢被唤醒:“我好像也是有比特币的人啊!”
激动之余,小姐姐再次打开了自己的钱包。她开始仔细算起了账。小姐姐反复计算了几次,发现此时自己的资产已经比当初翻了5倍。
“我的天,暴富怎么就跟呼吸一般简单?“
币价的暴涨,让小姐姐对加密货币的信仰更足了。于是小姐姐做了一个决定,只要有钱就继续往币圈里面砸,有多少,砸多少。之后加密货币的行情继续上涨,小姐姐也跟着节奏疯狂买入。
然而这种暴涨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。短短一个月后,行情止步不前了。比特币在创造了13万人民币一枚的历史新高以后,就开始迅速下调。
起初小姐姐并不在意,涨了那么多,突然回调一下也是正常。何况自己的账上还在盈利。
可是到了2018年1月,市场上的利空消息突然开始蔓延。最初的时候是国家要出台政策清退矿场,然后又说要关闭交易所的场外交易,再后来是韩国传出消息要关闭交易所。总之,各种各样的利空消息纷纷出现,币圈一下子被弄得满地鸡毛。
在各种利空的冲击下,币价也出现了暴跌。行情的迅速下滑,不但让小姐姐把牛市赚到的钱都赔了进去,甚至连自己的本金也搭进去不少。更让她伤痛欲绝的是,在2018年2月1日,币安突然发出公告说,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,币安将不再为中国大陆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。
小姐姐看完信息后是真恐慌了:莫非94事件还要再来一次?
如果仅仅是简单的下跌回调那倒还好说。但实际上的情况是,因为场外资金的枯竭,让资金进场乏力。场内的资金一看无利可图,又开始纷纷出逃币圈。在大量现金离场的同时,币价出现暴跌也就是理所当然了。市场持续萧条,币价接连瀑布,小姐姐的心情也随着行情一起跌到了谷底。
行情一路跌,小姐姐的心态也一路崩。本来只想在币圈赚个嫖娼的钱,结果却亏到连卖淫的心都有了。在瀑布面前,所有的信仰都变成了笑话。
对于投资而言,牛市并不一定意味着赚钱。虽然浪潮到来的时候总是动人心弦,让人激情澎湃。但是一旦大浪退去,谁赚谁亏,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。毕竟投资市场就是一个零和博弈,有人赚就必然有人亏。
上面这位小姐姐的经历在币圈里并不稀奇,甚至是很多炒币者的写照。据我所知,不只是2017年进场的老韭菜有过这种经历,就连一些2013年进场的骨灰级老韭菜,也有人在历经两次大牛以后依旧颗粒无收。
最近市场上总有一种老韭菜和新韭菜的说法,说新韭菜玩的都是老韭菜看不懂的币。确实,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,如今的市场已经今非昔比了。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都开始在市场上开花结果。这也恰恰说明,区块链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,未来的可能性还有很多很多。
但是尽管概念翻新了,技术迭代了。但是市场上各种代币的炒作模式和当年却是大同小异。很多老币在当年的势头甚至不输于现在的新币。ICO叱咤风云的时候,市场上也不乏各种百倍币、千倍币。但是这些百倍币、千倍币究竟是李逵还是李鬼,还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。
区块链行业发展迅速,每隔几年,市值榜前十名就会更新换代。如今,一些新的面孔正依靠着牛市的势头登上时代舞台。但是这背后的逻辑却从未改变。任何的牛市里,财富只会跟着信息源流动。只有掌握了信息源头的人,才能成为牛市中最后的胜利者。
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阅读: